時間:19世紀後半,1850(開始) 1890~1910(世界流行)
代表人物:威廉.莫里斯 (William Morris)
但丁.加百利.羅塞蒂(Dante Gabriel Rossetti)
愛德華.伯納-瓊斯(Edward Burne-Jones)
福德.馬多克斯.布朗(Ford Madox Brown)
菲利普.韋伯(Philip Webb)
派別:前拉斐爾派(前拉斐 爾兄弟社)、拉斐爾前派
理論的提倡者:拉斯金 John Ruskin
簡述:
否定工業產品、否定工業 化,提倡恢復中世紀的手工藝傳統,企圖躲避工業化在設計上的影響。
1880年代之後,「工藝美術」運動變成了一個國際運動。
到了 世紀之交,「工藝美術」運動變成了一個主要的設計風格影響因素,它的影響遍及歐洲各國,它的基本思想,是強烈反對工業化,它利用自然風格、日本裝飾風格和 中世紀裝飾風格作為繁瑣的維多利亞式風格的對抗,其對於中世紀的手工藝傳統的鼓勵和推進,幾乎影響了所有的歐美國家,從而促使歐洲和美國產生了另外一個規 模更佳大的設計運動 ─「新藝術」運動 (Art Nouveau)。雖然工藝美術運動風格在二十世紀開始就失去其勢頭,但是對於精緻、合理的設計,對於手工藝的完好保存,迄今還有相當影響。
前因:
18世紀工業革命後,大量工業製造產品出現,產品粗糙,缺乏美感。工業產 品被藝術家唾棄。
當時代表工業革命產品為
1851年英國的水晶宮
1889年巴黎鐵塔
工業革命讓部份資產階級成為 富豪,亦產生更多無產階級貧民,產生對立。
平民百姓眼見社會貧富差距過大,無力挽回,便開始響往古代中世紀歐洲的生活,作為內心無奈的抒發。
特色:
1. 強調手工,反機器製作。
2. 裝飾上反維多利亞風,強調自然主義、東方裝飾、東方藝術
3. 提倡歌德風、中世紀風、簡單樸實、好功能
4. 設計要誠實、誠懇
他 們都反對虛華做作的維多利亞風格,反對設計上的權貴主義,反對機械和工業化特點,力圖復興中世紀手工藝行會的設計與製作一體化方式,復興中世紀的樸實,優 雅和統一;這些設計家都努力在設計上體現實用性、功能性和裝飾性的結合,設計風格上汲取中世紀、哥德風格、自然主義風格的特徵,把他們揉合在一起,同時在 平面設計上發展東方風格的特點,講究線條的運用和組織的完整,這些公司生產的傢俱、金屬製品、裝飾品、書籍設計等等,都具有這些特點,風格也很統一。
年表:
1810-1842 鴉片戰爭
1848 前拉斐爾派成立,馬克斯發表共產黨宣言
1851 倫敦萬國博覽會展示「水晶宮」(號稱工業時代的代表作)
1860 工藝美術運動開始聞名於英國
1878 倫敦 工藝美術展覽協會成立
1880-1910 工藝美術運動擴散至整個歐洲及美國,成為國際運動
1880-1910 新藝術運動(1890-1910熱門)
1894-1895 甲午戰爭
1895 台灣日治時代開始
1919-1933 包浩斯學校
1926-1945 日本民藝運動
1960 台灣生活工藝
比較:
項目 | 維多利亞風 | 工藝美術運動 |
地域 | 英國 | 英國、美國 後至大部份歐洲 |
簡述 | 華麗、複 雜、講究漂亮,不要求功能 | 樸實簡單,強調功能 |
相同部份 | 1. 大致時代相同,維多利亞稍早 2. 都是工業革命下的產物 3. 同樣不愛機械產物 4. 同樣朝著恢復古典美為主 | 壁紙、紡織品的花紋比維多利亞更華麗。 |
差異部份 | 1. 為中產階級、貴族服務 2. 要求華麗、複雜 3. 只要漂亮,功能面不管 | 1. 為平民化的藝術 2. 要求簡單樸實的設計 3. 注重功能 |
後續的影響:
直接影響
法國 新藝術 再簡化,強調線條優美
德國 包浩斯 更簡化,接受工業化
精 神的延續
日本 民藝運動 強調藝術平民化,在生活隨處可見
台灣 生活工藝 延續日本精神
與現代類似的情況:
工業化的世界,隨處有大量生產的產品,有功能卻不好看。
當時的藝術家(尤其英國),非常看不起工業產品,嫌醜,甚至拒絕工業 化,也不願為工業化產品設計。
現代電腦化的世界初期,電腦程式有功能卻不美觀,藝術家也是看不起電腦繪圖,認為電腦繪圖不是藝術。
寧 願用手畫,不願讓作品放在電腦上,不願為程式設計美觀的裝飾。
一直到網路化的時代後,此情況才真正改變。
關於紡織品的發展:
熟悉紡織品發展過程的莫里斯,曾潛心專注在恢復傳統紡織印染的方式。
約在1870年左右,就投入染織品與印花的設計和研究,並 閱讀許多出版於十六、十七世紀的相關領域書籍;傑洛德(Gerard)著於1597年的《植物誌》(Herbal)就為他帶來許多關於植物生長結構的重要 概念;
而當時傳進歐洲的日本印刷、手工藝品如浮世繪、漆器,以及十三、十四世紀敘利亞、北義大利的絲織作,也讓莫里斯作品受到東方風格的啟發。
提 倡再興傳統工匠技藝精神的莫里斯,並非完全排斥一切能帶來進步與方便的技術和機器,而是絕不降低他對品質與成效的要求。
對於否定工業化與現代的關連:
威廉莫里斯覺得工業產品大多很粗劣,不但不漂亮,品質也非常低。
維多利亞風格是漂亮,但華而不實的美。
他的觀點,是 要恢復產品的美,介於浮華與粗劣之間。
有點像今天我們說的Made in China產品... 粗劣
名牌精品... 漂亮、貴、功能少...
介於浮華與粗劣之間的 產品... ???
圖:
威廉莫里斯的
http://www1.walthamforest.gov.uk/wmg/free.htm
http://victorianpeeper.blogspot.com/2007_07_01_archive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