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概論
第一章
藝術理論,是追求藝術的體系與歷史的認識。
西洋對藝術的定義:
1. 西洋學術上,所謂「藝術」Art, 拉丁文為Ars 大致與「技術」意義相近。意指:運用技能,使自然界事物適應人類生活用途。
2. 根據規則來製作的事物,都是藝術。
3. 亞里斯多德:自然的模仿。
中國對「藝」的解釋:
大多指「技術」或「才能」相關。
六 藝: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
現今說藝術,可分廣義與狹義解釋
廣義:凡含有技術與思慮的活動及其製作(產生的東西)。
狹 義:含有審美的價值及其活動產物,而能表現出創作思想及情感,並給予接觸者以美的感受,這樣叫藝術。
運用/根據美的原則-->活動 /產物-->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或情感,可讓接受者感受到美感。
第二章 藝術的起源
藝術是人類文化起源之一,其 對象有三種
1. 原始人
2. 土著/原住民
3. 兒童
藝術起源的學說:
1. 模仿衝動說 ---------+
2. 遊戲衝動說 ---------+--- 為藝術而藝術,是由人內在衝動出發。
3. 自我表現衝動說 -----+
4. 裝飾說------+
5. 勞動說------+---為人生而藝術,與實際生活有關。
6. 宗教說------+
說明:
衝動=本能=第一時間的反應動作。
1. 模仿衝動說
強調人類生來就 有模仿外物的本能。所以藝術的產生,是人類模仿外物的表現。
古代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、蘇格拉底、柏拉圖、亞理斯多德... 都認為藝術是模仿自然。
中國的易經、說文解字... 也認為文字符號是模仿自然的產物。
從藝術史的發展來看,從過去的古典派,至19世紀中葉才 興起的然主義、寫實主義等,都強調自然的描繪。
2. 遊戲衝動說
也是以人類本能(衝動)為出發點,認為藝術的起源,是一種遊戲的本 能,故藝術即是遊戲發展的產物。
康德、席勒、斯賓塞--> 精力過剩說
兒童遊戲與藝術家創作心態十分接近;所謂「假想」、「有意的 自欺」、「意象客觀化」、「佯信」,都是想像力的發揮。
遊戲是想像力的發揮,而藝術是遊戲昇華的表現。
3. 自我表現衝動說
依據人類表 現本能(衝動)來說明藝術的起源,人類生來便具有表現自己感情的本能。
人類幼兒時代開始,便有表現自我感情的本能;如孩童自由自在,毫不隱瞞地將 心中的喜怒研樂之情直覺地表露出來。
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:藝術的起源,是由於人類為了要將自己所體驗到的感情傳達給別人,於是在自己心中重新喚起 這種感情,並以某種外在(藝術品)的方式表達出來。
4. 裝飾說
因俱有實用性,可視為「為人生而藝術」的一種藝術起源論。
藝術有二項功用:「實 用」、「審美」。
5. 勞動說
人類為求生存,必須從事勞動;
因人類在合力工作時,共同發出生命的呼聲,以消除其疲勞,日久相沿成產生音樂、詩歌等 藝術;
或從事狩獵攻戰的練習而成為舞蹈藝術;
或記錄勞動成果而成為繪畫、雕刻等造型藝術。
6. 宗教說
自古以來,宗教與藝 術的關係極為密切。所謂宗教說,即指藝術起源於宗教信仰而言。
第三章 藝術的分類
八大藝術:文 學、音樂、繪畫、雕刻、建築、舞蹈、戲劇、電影
另有:書法與篆刻、工藝、民俗藝術
總論
藝術分類的標準:
一、以藝術外觀的媒介因素的分類
二、以與自然關 係的遠近的分類
三、以美為標準的分類
四、以與實用關係為標準的分類
五、以感覺做標準的分類(此項較實用,並又可分為 時間藝術、空間藝術、綜合藝術 三類)
一、以藝術外觀的媒介因素的分類
時間、造型、靜動
A. 時間的藝術 與 空間的藝術
藝術本身需占時間的延續者,稱為「時間藝術」,音樂。
藝術本身 需占空間地位者,稱為「空間藝術」,繪畫、雕刻、建築。
B. 造形的藝術 與 音樂性的藝術
造型藝術:外在型態構成為主的藝術,繪畫、雕 刻。
音樂性的藝術,以韻律過程使人感受的藝術,音樂、文學。
C. 靜的藝術 與 動的藝術
繪畫 靜
音樂 動
二、以與自然關係的遠近的分類
模仿藝術、非模仿藝術
模仿藝術,模仿大自然,繪 畫、雕刻。
非模仿藝術,與大自然關係較遠,音樂、建築。
三、以美為標準的分類
純正藝術:文學、音樂、繪畫、雕刻、舞蹈、戲劇等 可以純為表現美而表現者。
實用藝術:受實用限制者。
四、以與實用關係為標準的分類
自由藝術:可自由表現,完全不受實用限制者,文學、音 樂、繪畫、雕刻、舞蹈、戲劇
羈絆藝術:受實用因素束縛,難以自由表現的藝術,建築。
五、以感覺做標準的分類
時間藝術、空間藝術、綜合藝術
時間藝術:時間延續要件,以聽覺為主來欣賞。音樂、文學。
空間藝術:佔有空間要件,平面(視覺--繪畫)、 中實立體(觸覺--雕刻)、中空立體(運動感覺--建築)
綜合藝術:同時有時間感與空間感。舞蹈、戲劇、電影。需視覺與聽覺同時並用。
文學
所謂文學,是用語言表現出來的藝術,它 也是美之形成的一種。
以用字方式來分類:韻文(Verse)、散文(Prose)
韻文,是求其文字音韻相和,經雕琢而成的文體。
散 文,按人類言語方式,自然書成的文體。
文學作品,無論中西,均以內容感情為主,文學內容可包括一切自然判與人生界的事象,所以它的內容感 情亦極複雜,更因文學是人類運用思想引導感情以文字為媒介發揮力量的產物,所以文學的著動點是「意識」,即是表現思想的,故古今中外對文學最為重視,我們 由文學的反映中,可看到偉大的思想世界。
音樂
音 樂構成的三要素:曲調(Melody)、和聲(Harmony)、節奏(Rhythm)
繪畫
一、繪畫的特質
要素:形(Form)、色(Color)、質感(Texture)
是在二次元表現出三次元的「幻象」。
二、繪畫的分類
依以下要素劃分
A. 地理:中國繪畫、西洋繪畫
B. 時代:西洋文藝復興時代、巴洛克時代... 中國的宋代繪畫、元代、明代、清代繪畫。
C. 流派:西洋古典主義、浪漫主義、印象主義、象徵主義、野獸派、立體派... 中國明代的院派、吳派、浙派,清代的揚州畫派。
D. 材料(工具):西洋壁畫、油畫、水彩、版畫、蛋彩畫、膠彩畫等,中國的金碧山水、水墨畫、水印版畫。
E. 主題:西洋祭壇畫、人物畫、靜物畫、風景畫、肖像畫、風俗畫。中國的山水畫、台閣畫、人物畫、花鳥畫...
三、西洋繪畫的發展
埃及(BC 3000),「正面性法 則」:人物臉為側面,肩至腰為正面,足部為側面。是埃及人強調人物姿態的永恒性,追求永生的人生觀。
希臘時代,以模仿自然為主,希臘民族富於 浪漫幻想,在繪畫上常以神話題材表現,內容富於戲劇性與浪漫色彩。
羅馬時代,羅馬人較重實際,除了某些神秘宗教題材外,也有許多與現實有關的寫實題材。
中古時代,基督教盛行,繪畫表現大多與 基督教教義有關。
哥德時代(14世 紀)喬托(Giotto)開創繪畫三度空間深度。
★文藝復興時代(15,16世紀),是近代文明的搖籃,出現許多新繪畫技巧,如:透視學 (Perspective)、明暗對照法(Chiaroscuro)、比例(Proportion)、解剖學(Anatomy)等。
文藝復興時代 大畫家有:達文西(Lionardo Da Vinci)、米開朗基羅(Michelangelo)、拉斐爾(Raphaello)並稱「文藝復興三傑」。
代表作:
達文西:蒙娜麗莎、最後晚餐。造型嚴謹,講究比例、透視,並用明暗對比方法暗示主題。
米開朗基羅:原為雕刻家,後在西斯汀教堂(Sistine Chapel)壁畫如「創世紀」、「最後審判」。對於人物造型、比例、透視、解剖的應用幾 乎達到頂點,是後來「矯飾主義」(Mannerism)的先聲。
拉斐爾:雅典學院,將古典建築與繪畫融於一爐,是將繪畫集前二者之大成。
矯飾主義(17世紀),人體比例大多經過 刻意變形。
巴洛克 (Baroque)時代(17~18世紀中葉):代表人物卡拉瓦喬、魯本斯、維拉斯圭茲、林布蘭(Rembrandt)。
洛可可(Rococo)(18世紀法國): 華都(A. Watteau),西塞瑞亞島之旅。
新古典主義(Neoclassicism)(19世紀歐洲)/浪漫主義(為非主流)
19世紀中,古典主義、浪漫主義 之爭後,還有自然主義、寫實主義、印象主義相繼出現,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息息相關。
印象派(Impressionism)是當時的重要分界:根據自然科學原理分析光線與色彩的 關係,開創了色彩表現領域。拼棄傳統用黑色與咖啡色的使用,改用更明亮的顏色來畫陰影,並使用色點來作畫,保留顏料與筆觸在畫面上所形成的肌理。
新印象派(Neo-Impressionism)又 稱「點描派」(Pointillism)採用三原色來點畫,特別強調畫面構圖的重要。對之後的梵古、高更、及現代繪畫影響極大。
20世紀 初,歐洲畫派林立。首先出現的2個繪畫團體是:
野獸派(Fauvism)馬蒂斯(Matisse)為首,其表現強烈色彩和大脰扭曲形體為主。--->注重「感性」, 以強烈色彩作主觀的表現,發展成後來的「表現主義」(Expressionism)
立體派(Cubism)畢卡索(Picasso)所 創,直接受到塞尚繪畫強調結的啟示,主張以被分割的畫面來重新組合、造型。--->注重「理性」,以嚴謹的度將對象作客觀的分朽,成為後來的「構成主義」(Constructionism)
達達派(Dadaism)普魯東(Prud'hon)為 首,受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依德影響而創。後成立「超現實主義」(Surrealism)。
以上三者(表現主義、構成主義、超現實主義)為現代繪畫三大主流。
未 來派(Futurism)、新造型主義(Neo-Plasticism)
抽像派,蒙德里安(Mondrian)
「抽像表現主 義」(Abstract Expressionism),康丁斯基,從人的「內在需求」(internal necessity)為出發點,可視為主觀的抽象派。